“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设定的能耗降低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6%。时至今日,“十二五”规划执行已经接近四年。从“十二五”规划的前三年看,201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未完成,2012年、2013年均完成年初的预定目标。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报告》显示,从企业层面看,我国企业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向低能效浪费与环境污染宣战的目标任务,采取管理、技术的“双轮驱动”,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等一系列措施,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的艰巨性不容小视。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后两年单位gdp能耗必须年均降低3.9%以上。企业还需要在未来两年中继续努力,力争在本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上继续有所突破,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更加有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
一、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
从调查看出,2013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态势良好,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普遍投入大于“十一五”规划,更多企业建立了节能减排的专门工作机构,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普遍重视运用技术、管理与政策的综合手段开展节能减排。大多数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本企业及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
源于样本企业的调查显示(下同),31.3%与61.7%的企业分别认为,在 “十二五”规划已经执行过半之时,已经超过与等于本企业的“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计划进度。两者共计93%(余下7%的企业没有回答,或者回答不明确)。从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看,绝大多数企业完成计划进度。
调查显示,66%的企业回答,本企业在“十一五”规划就制定了推进节能减排相关制度;100%的企业回答,本企业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50%、45%的企业分别认为,本企业能够超额完成、基本完成本企业“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余下5%的企业没有回答或者回答不明确。60%、35%的企业分别认为,我国能够超额完成、基本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余下5%的企业没有回答或者回答不明确。
二、节能减排促进了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毋庸置疑,始于“十一五”规划,并在“十二五”规划继续进行的节能减排有效地加速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从本次调查来看,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能源技术创新和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坚持政府引导,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能源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工程推进重大能源技术和装备自主化;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模式,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我国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地支撑了能源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安全、绿色、高效煤炭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煤炭先进产能比例持续提升,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综合利用研发平台,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煤矿瓦斯治理、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煤炭深加工技术和装备居世界领先水平。
(2)清洁、低碳、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已经投入运行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过60台,数量和总容量均居世界首位,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机组供电煤耗达到276克/千瓦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立了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继欧、美、日之后,在更高起点、更高参数等级开展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全面研究;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气化技术的25万千瓦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示范项目,为实现更高效率、近零排放燃煤发电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工程示范;等等。
(3)大型水电开发技术和装备研制能力居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能利用国家,水电装机规模达到2.75亿千瓦,建成了完整配套的水电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和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体系,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水电技术研发平台,建成世界最高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大型水电机组成套设计制造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
(4)先进核电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依托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等骨干企业建设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核电研发、设计和制造平台,已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在建和已投运的红沿河、宁德等工程国产化率超过80%,单位造价持续降低,阳江核电站每千瓦造价下降到1.07万元,远低于每千瓦造价2500美元—3000美元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正在稳步建设,以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成套设计、制造能力已逐步形成,一大批关键设备、材料均已实现国产化;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示范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建设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实验快堆已实现临界和并网发电,正推进商用示范快堆建设,钍基熔盐堆研发进展顺利;先进核燃料元件已实现国产化制造,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已完成热试。
(5)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创新呈现明显后发优势
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认证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风能和太阳能研发制造和检测认证企业,风电总装机容量和年投运量世界第一,国产风电机组市场占有率超过90%,开发了与国情相适应的低风速、低温、抗风沙、抗盐雾等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已经下线;光伏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技术和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分布式利用广泛推进,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大型光伏逆变器、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均已实现自主化;塔式、槽式光热发电和太阳能低温循环发电技术发展与世界同步,正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6)大容量远距离智能化电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建成投运多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试验示范线路,特高压技术和装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要技术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有序建设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电网安全保障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广泛开展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微电网、间歇式电源并网及大容量储能等先进电网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示范。
(7)油气勘探开发、输运和炼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了一批与国际接轨、覆盖全产业链的油气技术和装备研发平台,研发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稳步提升。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油气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非常规油气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后发优势明显,中石化重庆涪陵、中石油长宁—威远、昭通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已成功应用于南海“荔湾3—1”气田,并已开始批量出口;油气长输管线技术日臻成熟,大型电驱压缩机组等核心装备和材料实现国产化,后续每条管线可节省设备和材料造价100亿元,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中亚、中缅等长输管线建设;依托国产装备建成年产60万吨lng项目;千万吨级炼油工程成套设备、百万吨级烯烃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
2.节能环保产业的崛起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促使节能环保产业迅猛发展。2010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据测算,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增幅多年超过工业增速。201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5500亿元,环保服务业从业单位超过1.2万家,从业人数约300万人;2012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从业人数约500万人。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国家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在2014年6月举行的“2014(第五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表示,中国培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后三年通过增强技术能力可拉动投资需求3.66万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在201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要 “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与普通的竞争性行业不同,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拉动和法规驱动的行业,发展环保产业既要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加强政府引导,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从政策层面看,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环保部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有关环保产业的专项规划和文件。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在投资政策方面,将加大中央资金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力度。国家要求各级政府要设立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先进环保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激励政策,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在税收政策方面,结合我国税制改革方面和环保产业工作重点,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环保产业现有税收优惠政策,适时调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优惠目录和进口免税目录,加快环保产业“营改增”步伐,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环保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8月,在上半年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相关法律的修订还有望加大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促进企业更加重视环境治理与环保投入。
政策扶持与现实需求共振的效果已经使得国内实业资本向环保产业聚集。2013年堪称资本市场的环保元年。环境问题倒逼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板块股价涨幅超过56%。2013年环保板块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保持高增长。前三个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9%;累计实现归属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大气、污水、固废处理与环境监测业务增长较快,仍是环保产业中最大的几块蛋糕。大气污染治理产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60%;污水处理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28%;固废处理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7%;环境监测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9%。
当然,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并非易事。资料显示,我国环保产业总体来看,发展水平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比如排在前十位的水务公司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全国的20%。市场同时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如重点行业废水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的不足70%。
(本文章摘自9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